当前位置: 首页 > 桂阳人大 > 他山之石
“114”:无锡人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新“密码”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4-14 10:52        信息来源:中国人大网        点击数:

      对普通人而言,“114”再熟悉不过了,平时问个电话号码、挪个车都很方便。而对于3月30日参加无锡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的47名组成人员来说,却是一组特别的数字。1个决定、1个要点、4个计划,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的“施工图”跃然纸上。“114”,也成了无锡人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新“密码”。 

      1个决定,《无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人大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决定》,全省领先。据不完全统计,无锡是省内第一个作出类似决定的城市,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也不多见。 

      1个要点,《无锡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新风扑面。除扎实做好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外,如何协同市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并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如何指导全国首个开发区委员会加强市、县联动履职,如何首次组织环太湖科创圈城市人大协同履职…… 

      4个计划,《无锡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无锡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监督工作计划》《无锡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计划》《无锡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代表工作计划》,干货满满。9个立法项目、66个监督事项、7个重要议决事项,100个星级“家站点”……这一个个数字是无锡人大履职密码变为无锡百姓幸福指数的有力支撑。 

      5、4、5:以高质量的地方立法保障改革创新 

      立法工作计划着眼于全市高质量发展实际需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以新兴领域、重点领域为切入点,通过反复调研论证,计划安排制定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京杭大运河梁溪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数字化转型促进条例等5件,修改安全生产条例、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4件,并就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等5件开展立法调研,总量继续保持省内领先。

      把时针往回拨,200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赋予无锡在物联网领域先行探路的重任。全国第一个智能电网应用、第一个智能公交应用、亚洲唯一的IEEE智慧城市……这些都成为了无锡的城市荣誉,去年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一期)正式启用,全市物联网产业规模达3563亿元,同比增长26.8%,成为名副其实新兴产业发展高地。面对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逼人态势,如何才能继续保持产业优势地位,正在制定的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无锡市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给出了一个答案,用法治赋能、为车联“充电”!无锡将成为继深圳后的全国第二家。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赢表示:通过立法,促进国家级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和“双智”试点城市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规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运用与安全保护。

      梁溪河是无锡的母亲河,大运河无锡段更是无锡不可多得的城市名片,两条河都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历史,流淌着许多“无锡故事”。通过制定《无锡市京杭大运河梁溪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可以进一步厘清政府相关部门职责,明确京杭大运河、梁溪河滨水空间管控要求,为“两河”整治提升、“美丽河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为无锡这座精彩城市增添更多灵动水韵和文化特质,条例的出台将使无锡走到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滨水空间立法的前沿。

      2020年,无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最新评估,无锡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七、江苏省第一。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数字无锡”,增强无锡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引擎”,今年计划制定的《无锡市数字化转型促进条例》,将强力推进全市产业、企业、治理、政务、生活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示范城市,为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提供法治保障。

      立法实践中,市人大常委会严格落实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立法论证协商等民主立法各项制度,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咨询专家作用,健全吸纳民意工作机制,多种途径扩大公众参与,改进调查研究和评估论证工作,对立法过程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开展第三方评估,使社会大众真正成为立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6、66、7:以高效能的监督决定推动工作落实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紧盯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强化民主协商,广泛听取意见,围绕经济工作、财政国资、一体发展、环境保护、民生工作、社会治理等6大重点领域,总计安排66项监督事项,围绕7个重要事项适时作出决议决定,注重各种监督形式的综合运用和各项法定职权的集成行使,形成全流程履职闭环,推动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行使,推动市委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

      监督工作计划明确,市人大常委会计划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的报告,视察《关于加快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的决议》贯彻落实情况,助力经济平稳运行;听取和审议部分单位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调研部分涉财政策和资金绩效情况,并开展“调研+询问”,促进提高财政绩效;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无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草案》编制情况的报告,视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区域融合;听取市政府关于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工作情况的汇报,联动开展长江保护法和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特别是将群众高度关注的医保支付、公共卫生服务和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双减”政策落实、“菜篮子”工程实施、粮食安全保障、停车设施配建等情况也纳入重点监督,推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此外,还将安排听取10件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维护法治统一。

      决定重大事项工作计划明确,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把握优选重大议题、健全工作机制、科学民主决策、持续跟踪问效,就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经济工作、预算审查、国资管理情况监督,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7个重要事项适时作出决议决定,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对本次会议通过的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的决定,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朱雄表示:决定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突出政治性、导向性和实践性,字里行间贯穿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条主线,具有鲜明的无锡特色。

      强化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制度,完善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一委两院”沟通协调机制,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健全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使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过程更好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强化对梁溪科技城法定机构试点、加快建设太湖湾科创带等已作出决议决定贯彻实施的持续跟踪,推动取得更大成效,监督力度之大、涉及领域之广可见一斑。

      135、45、100:以更高标准服务保障代表履职

      代表工作计划共分8个方面26条,致力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代表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力推“135”工作机制、45个街道议政代表会全覆盖、100家星级“家站点”评定等新举措,持续深化人大常委会密切联系代表、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促进代表更加有效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注重制度建设,拟就代表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等工作制发文件,修订代表建议办理办法,健全完善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制度,上下联动推进街道议政代表会、开发区人大代表联席会议2项制度的实施,扩大基层人民民主和群众有序参与。

      优化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加强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群众联系的“135”工作机制,即市人大代表固定联系原选举单位的1个村或社区以及若干选民群众,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不少于3名基层市人大代表,市(县)区、镇两级人大代表网格化地同原选区的至少5名选民保持经常性联系。组建10个专业组,建立常委会、各专工委与近50%市人大代表的常态化联系,扩大代表对立法、监督、代表建议督办等工作的参与。

      推出量化目标,年内在全市45个街道全面实行议政代表会制度,每个代表小组、专业组至少申领1-2项重点调研课题,代表全过程参与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票决和跟踪监督,全年代表小组活动不少于4次,专业组活动不少于2次等。

      加强“窗口”建设,启动市和市(县)区两级代表之家建设,将每月第三周的星期二定为“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搭建好“连心桥”,推行“家站点”星级评定,年内建设五星级10个、四星级30个、三星级60个。

      据市人大常委会人代联工委主任严巍巍介绍,今年还将组织好贯穿一届、上下联动开展的“扛起光荣新使命,展现履职新风采”代表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有了科学精准的“施工图”,接下来就靠实打实地干!会上,中共无锡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小刚向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发出争做“五个表率”的号召:对党绝对忠诚,争做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表率;坚决扛起使命,争做依法履职、担当尽责的表率;坚持人民至上,争做根植人民、践行宗旨的表率;紧跟时代潮流,争做与时俱进、探索创新的表率;提升能力素质,争做勤学善谋、勤政廉洁的表率。

      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将紧锣密鼓,加快制定“四个机关”建设行动计划,完善常委会履职制度和机关运行管理制度,强化与全国人大、省人大的沟通联络机制,与市(县)区人大的工作联动机制,指导做好各市(县)区开发区人大工作,深入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全面推广镇人大“三项机制”,指导推开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加强融合宣传,更好展示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优势。

      只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厚植为民情怀,依法履职尽责,“114”文件里一串串的数字就会转化成无锡市民感受得到的幸福指数,结出无锡人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累累硕果。